寿光市:管好农村“微权力” 释放发展“大能量”

时间:2025-05-23 10:03:00

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秀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寿光紧盯村干部这一关键群体,通过强化纪律约束、深化阳光治理,让“小微权力”在制度轨道上规范运行。一系列举措下,村干部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素质,更是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条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发展新路。

“本届村‘两委’上任之初,我们定下一条铁规矩:不准任何人拿集体一分钱吃喝。”洛城街道黄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春海表示,在日常工作中,招待客人用的茶叶、纸杯等都是村“两委”成员从家里带来的,翻开村里的账本,该村的招待费一栏显示零开支。

这种“抠门”作风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在2017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计划捐款60万元,喇叭一吆喝,不到2天时间就超额完成“任务”。在河滩地、零星边角地等土地资源整合时,村“两委”成员更是严守纪律红线,不仅实现村集体增收,更获得村民对村“两委”工作的大力支持。

乡村振兴,制度先行。寿光各村将“制度治村”作为破题关键,以阳光运行机制筑牢廉洁防线。侯镇台后村以制度为纲,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推出了“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村民评议与干部工资挂钩,进而带动党员、村民参与到防汛值守、公益事业捐款、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等工作中来。田柳镇东头村借助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把基础设施工程全部公开招标,同时引入“村民质检小组+‘两委’全面监督”模式,打造出家门口的“放心工程”……

“村庄发展最怕‘糊涂账’。”圣城街道前朴里村党支部书记寇建光深有感触。该村在发展进程中,严格遵守市场规律,通过公开透明的招租流程、科学合理的资产运营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将1.8亿元集体资产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体检’,保障每一笔集体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寇建光说,“群众满意才是真政绩。”在作风建设的护航下,村干部们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发展,更让“风清气正”转化为了村集体的发展动能。洛城街道黄家庄村在户户通工程中创造了“三天募捐168万元”的暖心纪录。田柳镇东头村建立了“干部包片+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将公共区域的维护责任落实到户,形成了文明乡风的新风尚……

管住“微权力”才能释放“大能量”。寿光市以制度建设防范“微腐败”,用产业发展打破“穷帽子”,靠民生实事架起“连心桥”,生动诠释着作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