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抗战英烈故事直抵人心!这些历史值得更多人铭记

时间:2025-07-16 22:30:00

今天上午,由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的“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首场复赛在山东滨州举行。赛场上,选手们深情讲述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的英烈事迹。而在赛场外,这些讲解员也分享了自己珍藏的抗战故事,让英烈们的身影更加清晰可触。

在山东滨州大剧院,来自全国各地烈士纪念设施的专业讲解员以及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中的志愿讲解员15人,经过预赛的选拔之后,正在这里参加“‘山河映忠魂’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的首场复赛。

“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复赛共分4场,通过现场讲解比赛和专家问答环节评选出20名选手晋级决赛。

在今天的复赛开始前,记者与参赛的选手进行了交流。15位选手来自15个省份,最小的讲解员只有11岁,还是一名小学生。

总台央视记者 王音棋:参赛选手们给我分享了自己作为讲解员的一些经历与感悟,让我感受到只有深入理解和沉浸于英烈的故事,才能用真挚的情感传递英烈的精神,感染观众,让英烈们的事迹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抗日英雄张绍良:家中无粮的财粮科长

在今天的比赛中,来自山西的原子悦带来了抗日英雄张绍良的故事。在此前的网络投票阶段,她的这段讲述就感动了很多人。张绍良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人熟知,但在山西长治壶关县,他的事迹已经被传颂了几十年。

这座烈士亭,是张绍良烈士牺牲10天后,当时的抗日民主政府为纪念他修建的,是目前所知壶关县唯一的修建于抗战胜利前的烈士纪念设施,距今已有81年了。亭子上方的砖雕上,清晰地记录了张绍良烈士壮烈牺牲的场景。

看着精心雕刻的砖雕,在现场能感受到,壶关老百姓是在用心记录那段悲壮的抗战历史。

1945年9月22日,壶关解放。壶关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城市之一,因而壶关的档案保存得比较完整。

一个牺牲时家中无粮的财粮科长,他筹集的财粮都送到了哪里?1938年2月,日寇侵占了壶关县城,壶关成为八路军抗日的前沿阵地。当时正在教书的张绍良投笔从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

面对日寇的严密封锁,张绍良是怎么筹集财粮的?

中共壶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王林茂:白天,张绍良化装为头戴破毡帽、身穿烂衣服、手拿粪叉、背箩筐的捡粪人走村串户,联系发动群众。

张绍良当年是怎么做群众工作的?通过多方联系,我们找到了当年见过张绍良的郭金锁老人,他今年已经85岁了。郭金锁说,1938年,郭金锁一家人从河南逃荒来到绍良村,一家四口住在一个破旧的小窑洞里,张绍良听说村里来了逃荒户,就主动上门探望。

1944年,驻壶关日军在夏秋庄稼成熟时不断出来抢粮食。中共壶关县委组织根据地军民展开了反抢粮的斗争。张绍良组织抗日民兵武装打击日寇。这支武装的行动,震慑了敌人,张绍良也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日军到处搜捕他。1944年8月19日,由于汉奸告发,张绍良被捕,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第二天天刚亮,张绍良被残忍的日寇杀害,年仅42岁。

张绍良的侄儿张培宏介绍,张绍良死得很惨烈,敌人用刺刀把身体都挑开了,他父亲去收张绍良遗体的时候,场面惨不忍睹。

2016年,绍良村已经整体脱贫,如今在村里,到处可见这样的蔬菜大棚,这里种植的旱地西红柿有十多种,这也是绍良村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在村里,张绍良烈士的事迹几乎人人会讲。村史馆里,他的故事在循环播放,记录着他事迹的书籍可以随时查阅。

老百姓依托碉堡 与1000多个日伪军周旋四天四夜

在抗日战争期间,壶关县常行村村民修筑了一处碉堡。1944年9月,常行村数百位老百姓就是依托这个碉堡和下面的窑洞,与1000多个日伪军周旋了四天四夜,后来在共产党的驰援下,赶跑了敌人。总台记者来到了常行村,寻访“常行窑洞保卫战”的故事。

这个窑洞长约3000米,是常行老百姓用挖煤的旧窑洞改造成的。地道设计成了“爪”字形,隐蔽性非常好。

头两天,日伪军在窑洞周围隐蔽起来,想等村民们放松警惕从窑洞出来。两天过去了,洞口还是没有动静,敌人失去了耐心,在洞口挖开了一个窟窿,点燃草堆,试图用浓烟把村民们赶出窑洞。经过改造的窑洞口位置高于洞内,烟雾始终灌不进去,敌人的企图没有得逞。

第五天天快放亮时,我党派出1000多人的支援队伍赶到了常行村,洞里的民兵也从三个洞口同时冲出。内外夹击,击退了1000多名日伪军,消灭日伪军56人。

常行的民兵利用这个废弃的矿井,改造成了易守难攻的防御设施,创造了与地雷战、地道战相媲美的窑洞战。常行窑洞保卫战的胜利也再次证明:当危难来临时,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唤醒工农千百万,觉醒了的中国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志愿讲解员王文婷:让英烈故事代代相传

在山西长治市采访期间,很多志愿者也加入讲解员的队伍,他们用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让抗战英烈的故事走出展馆,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王文婷是一名英烈故事的志愿讲解员。2017年时,她还是壶关县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在采访抗战英烈故事的过程中,她一次次地被烈士的故事感动,就从2017年起,她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

现在,王文婷的工作调动了,不再是一名记者。但她还保留了在讲解烈士故事之前,实地去挖掘烈士故事的习惯。

从加入志愿讲解员的队伍至今,8年时间,王文婷已经义务讲解了100多场。让王文婷高兴的是,近几年,有一群小伙伴特别是年轻人,在她的感召下,加入了志愿讲解的队伍中。如今,长治市义务讲解员队伍已经扩大到了70多人。

(总台央视记者 文为明 谭振华 宋建春 张玉阶 山西台)

责任编辑:单宏鑫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