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3 21:54 娄底新闻网袁润秋 彭冬汉

(娄底市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及关闭煤矿涌水污染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
娄底新闻网讯(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润秋 通讯员 彭冬汉)6月3日,娄底市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及关闭煤矿涌水污染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吕余庚就娄底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及关闭煤矿涌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介绍,娄底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兴国主持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有武,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陈炜东分别答记者问。
发布会介绍,2021年,娄底市以矿涌水源头综合治理技术探索及问题整改为契机,成功申报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三年来探索形成了“隔、堵、排、截、控”的关闭煤矿源头综合治理技术,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从末端治理到源头管控的转变,为全国同类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娄底方案”。
娄底市积极探索关闭煤矿废水源头综合治理路径,针对矿井涌水点多面广量大,遗留小煤窑关闭时间久远、开采资料严重缺失等难题,创新性实施三大关键举措:一是以申报为机寻治理之路。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整合全市79个煤矿治理任务,累计投入资金超亿元,同时,成立由市长任指挥长的娄底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含关闭煤矿涌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并引入国家级专家团队,构建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二是以谋划为先争项目资金。累计获得3.11亿元资金用于17个关闭煤矿涌水治理项目重点项目,另有2个项目通过国家评审进入中央储备库。三是以创新为刃破技术难题。以新化县宏达煤矿为试点,研发帷幕注浆、隔水层再造、关键通道封堵、承压封堵等核心技术,实现试点项目涌水量和污染物削减80%以上、泉水复涌的良好成效。
通过系统治理,17个已争取中央专项资金的矿涌水治理项目,新化宏达煤矿、双峰群益煤矿、涟源六亩塘胜利煤矿、冷水江涟溪煤矿、新化羊牯岭煤矿等13个已实施完成的项目污染物浓度及水量均达到“双减”目标,部分完工项目不再涌水,余下4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据统计,矿井涌水量已由1396.83万吨削减至289.76万吨,削减率达79.25%,铁排放量由1862.36吨削减至165.834吨,削减率达91.09%,一些区域长期干涸的水井山塘复涌,800余亩农田复耕,保障了1.6万余人饮水安全,每年可降低运维费用近5000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废弃矿井涌水量大,传统污水处理治标不治本”问题有效解决,全市煤矿地下水涌水治理实现全面提质增效。
在治理措施上,针对不同阶段矿井特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煤矿涌水污染防治模式:在生产阶段,建立“评估、开采、阻隔、分流、利用、控制”六位一体体系,推动煤水双资源协调开采,典型案例如新化县胜利煤矿污水处理成本降低60%,水资源利用成本下降50%;在产矿山关停前期,探索了产酸潜力评价、井下源头减量、监测网建设及成效评估的地下水超前预防管控体系;指导冷水江市石巷里煤矿通过开展河水引流工作,降低了65%的矿井涌水量,阻断了闭坑后废弃矿井涌水的产生,实现对地下水污染的超前预防;在矿山关停及废弃后期,探索了集“分区管控、源头减量、末端优化、应急响应、效果评估”全流程管理以及“隔、堵、排、截、控”高效治理技术为一体的酸性涌水源头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有助于向全国推广源头标本兼治,降低末端治理成本,增加综合效益。实现了由新化县宏达煤矿试点项目源头综合治理模式的探索到17个项目的全面推广应用的成功实践。相关经验在全国培训会上作为典型推介,在今年4月25日召开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成效论证会上,工作成效得到生态环境部领导及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
下一步,娄底将继续总结完工项目经验,利用好实践成果,加快推进未完工项目实施,继续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全面完成矿涌水污染治理任务。同时,扎实组织开展矿涌水完工项目的效果评估工作,不断巩固、全面总结并优化提升治理成效,完善矿井涌水污染源头治理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在产矿井涌水源头预防管理弱项,进一步提炼管理和技术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示范效应,为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经验做法,为娄底高质量发展贡献生态环保力量。
发布会上,湖南日报、娄底新闻网等媒体记者围绕娄底如何降低长期传统的矿涌水治理成本、如何加强已完成治理项目的监管等相关问题分别进行了提问,与会领导紧扣娄底实际,逐一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